科技创新的中国故事,科技创新的中国故事有哪些

0 2024-09-13 18:32:44
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科技创新的中国故事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科技创新的中国故事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
科技创新的故事有哪些?

科技创新的故事:

科技创新的中国故事,科技创新的中国故事有哪些

电灯的发明用了78年

在1801年,英国一名化学家Humphry Davy 将铂丝通电发光,从此全世界都在期盼电灯的能够普及使用。

在1874年,加拿大的两名电气技师申请了一项电灯专利;他们向玻璃泡充氦气,用通电的碳杆发光。由于他们没有财力开发这项发明,于是在1875年把专利卖给发明家爱迪生。

在爱迪生买下专利后,不断尝试用各种材料改良灯丝,以提高灯泡的使用寿命。

1879年他以碳丝取代碳杆,灯泡的使用寿命达到了13个小时。这项发明使电灯得以普及。爱迪生的最大发现是使用钨丝代替碳丝。然而这是他用1600多种耐热发光材料逐一试验而得到的结果。意味着他失败了1600多次,但这1600多次的失败,铸就了他的成功。

科技创新小故事?

有一次,一个年轻的程序员发现了一个新的算法,能够大大提升一个公司的生产效率。他勇敢地向老板提出建议,但遭到了拒绝。于是,他决定自己开发一个应用程序来展示这个算法的价值。

最终,他成功地证明了这个算法的价值,并赢得了老板的认可和公司的支持。

这个应用程序最终被应用在公司的生产流程中,为公司创造了许多利润,同时也让年轻的程序员获得了许多赞誉和机会。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,科技创新不仅需要有新的想法,更需要勇气和决心去实现。

中国航天精神励志故事?

两弹一星元勋孙家栋委员

“国家需要,我就去做”

孙家栋委员,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。他曾在全国两会上多次为北斗系统应用推广和产业化发展大声呼吁,也积极关注着科技创新改革、基础研究发展和提升“中国制造”等热点话题。

孙家栋是我国著名的航天技术专家,是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之一、两弹一星元勋、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。他主持完成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、第一颗返回式卫星、第一颗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的总体设计,担任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等3个我国二代应用卫星工程总设计师,担任北斗一代、二代导航工程总设计师和探月一期工程总设计师。

在孙家栋指挥发射的经历中,有两次惊心动魄的“拍板”。1974年11月5日,我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在即,离点火还剩十几秒时,卫星却没有收到“成功转内电”的信号,这意味着火箭送上太空的只是一个毫无用途的铁疙瘩。在这千钧一发时刻,孙家栋冒着违反纪律的风险,大喊一声“停止发射!”发射程序戛然而止,现场人员检查并排除了故障原因,孙家栋却由于神经高度紧张昏厥过去。1984年,中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并进入静止轨道,却发生了星上蓄电池热失控现象,卫星危在旦夕。孙家栋提出对卫星姿态调整5度,最终化险为夷。

“国家需要,我就去做。”这是孙家栋的人生信条。本该颐养天年的孙家栋没有停歇。2004年,我国正式启动探月工程,75岁高龄的孙家栋再次披挂上阵,担任总设计师。2007年是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升空的关键性一年,年近80岁的孙家栋多次进入发射场,在发射现场指导了多次卫星发射任务。嫦娥一号卫星顺利完成环绕月球的那一刻,电视里有一个镜头:航天飞行指挥控制中心内,人们欢呼拥抱。孙家栋却走到一个僻静角落,背过身子,偷偷擦眼泪。

如今,耄耋之年的孙家栋仍坚守在航天一线,书写着自己的航天传奇。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科技创新的中国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科技创新的中国故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
上一篇: 科技创新与文化自信素材,科技创新与文化自信作文
下一篇: 科技企业创新基础薄弱,科技企业创新基础薄弱的原因
相关文章
返回顶部小火箭